>>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> 地市 -> 滩羊之乡激情盐池 -> 盐池故事
调解搭起“连心桥” 厘清账目解亲忧
2025-11-19 18:08:58   
2025-11-19 18:08:58    来源:宁夏法治报

  近日,盐池县人民法院联合特邀调解员,成功化解一起因账目计算分歧引发的亲属间的民间借贷纠纷,通过明晰法律依据、唤醒亲情共鸣,既厘清了债权债务的“明白账”,又修复了亲属间的情感纽带,彰显了“枫桥经验”在基层治理中的温度与实效。

  原告郭某与被告饶某系自幼一起长大的表兄弟。2022年,饶某以资金周转为由向郭某借款8万元,出具借条并约定每月利息。此后,饶某偿还了部分本金和利息,但因资金紧张未能按时还款。郭某自行核算本息后,向被告饶某催讨,主张需偿还本金5.5万元及利息1.8万元。而饶某则认为郭某存在本金重复计算、利息约定过高等问题。双方多次沟通无果,郭某遂将饶某诉至法院。

  案件受理后,承办法官本着“能调则调、调判结合”的原则,考虑到双方的亲属关系,先行尝试调解。然而,郭某与饶某在账目问题上分歧巨大、互不相让,调解一度陷入僵局。为彻底化解矛盾,法官迅速启用多元解纷机制,携手特邀调解员共同开展工作。

  调解员拿到案件后并未急于推进协商,而是先梳理案件关键争议点——本金与利息的计算依据。在仔细核对借条原件、转账记录等证据后,结合民间借贷相关法律规定,逐一核对原告主张的本金构成及利息计算方式,发现郭某确实存在本金重复计算、利息约定较高的情况。

  掌握核心问题后,承办法官以“法理”为基石,向郭某详细解读民间借贷中本金认定、利息保护的法律规定,出示证据明细指出账目计算中的偏差,明确合法债权应基于事实与法律界定;同时调解员以“亲情”为纽带,让双方回望自幼一同成长的情谊,引导原告换位思考被告的困境,也劝导被告正视还款义务。经过法官和调解员的共同努力,郭某认可了账目计算中的失误,绕某也表示愿意积极履行还款责任。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协议:以原始转账记录为依据确定借款本金为3.3万余元,郭某放弃对利息的主张,绕某分期向郭某偿还借款。签字确认调解协议时,表兄弟二人握手言和。郭某为自身多算账目致歉,饶某也表达了未能按时还款的愧疚。

  至此,一起因账目分歧引发的亲属间纠纷在多元解纷机制下圆满化解,既以法治明辨是非,又以温情维系亲情,充分彰显实现了政治效果、社会效果、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。(通讯员 苗苗)

【编辑】:张静
【责任编辑】:任岚